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内科 肝胆疾病

如何有效防治脂肪肝 警惕脂肪肝防治14个误区

发布者:是风来了 时间:2022-11-28 17:51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不过,生活中很多患者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无症状脂肪肝不需要治疗,脂肪肝只是肥胖患者才有的疾病,其实这些错误的认识会导致脂肪肝治疗的延误,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下面,为患者盘点一下脂肪肝认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存在的14条误区。

脂肪肝误区一:脂肪肝仅仅是肝脏疾病。

肝脏具有物质代谢、胆汁合成、排泄、解毒、免疫、凝血等功能,拥有很强的代偿和再生能力。当如此强大的器官出现问题时,则意味着其他器官的损伤早已开始。因此,发现患有脂肪肝时,除了检查肝功能外,您还要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的检查。

脂肪肝误区二:无症状脂肪肝不需要治疗。

肝脏内没有神经支配,只有包膜上存在感觉神经。当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堆积到一定程度,肝脏体积膨胀,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时,才会出现肝区胀痛、隐痛等不适感。由于个体敏感性的差异,每个人出现症状的时间、程度都会不同。有些人没感到任何不适,其脂肪肝却可能已到了中重度水平。因此,脂肪肝的治疗应趁早,与有无症状无关。早期轻度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调整及适当运动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脂肪肝误区三:脂肪肝治疗需服用药物。

保肝药物只在肝功能有明显异常时酌情使用,而降脂药物是否可以治疗脂肪肝还存在争议。多数药物的代谢都在肝脏里,滥用可能会加重肝损伤。因此,脂肪肝最安全也最基本的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少坐多动。

脂肪肝误区四:脂肪肝患者需要食素。

素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少,体脂分解过多,不但不能治疗脂肪肝,还会加重病情。素食者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还会导致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转运障碍,加重脂肪肝。因此,想通过素食消除脂肪肝是行不通的,只有能量适宜、搭配合理的膳食才能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误区五:患了脂肪肝,须禁食脂肪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所以不能一概强调饮食控制。即使是肥胖性、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也不能靠“一点荤腥都不沾”的方法来治疗。一个人长期素食会导致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不足,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果。

正确的饮食控制方法是: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例如鱼、虾、鸡、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少用爆炒煎炸;多用植物油,最好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需要强调的是,脂肪肝患者还应限制糖(包括米、面、甜食等)的摄入,这不只是对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而言。因为碳水化合物在肝脏内通过系列化学反应,同样可以转化为脂肪。

脂肪肝误区六:脂肪肝患者多吃水果有益。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这些都能促进脂质代谢。然而,水果中糖分较高,过多进食,可能扰乱糖代谢,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过多的糖类在体内可以转换为脂肪,加重脂肪肝。因此,脂肪肝患者能否吃水果、吃什么种类的水果、吃多少、怎么吃,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脂肪肝误区七:脂肪肝不可逆转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其早期都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此时如果实施强有力的干预,持之以恒,就有可能使细胞内沉积的脂肪逐渐减少至正常。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去除病因。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格戒酒;营养失调性脂肪肝患者调整营养物质的供给;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有效控制体重;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药物性脂肪肝患者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等。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在消除病因后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而缓解的速度和程度与原病情相关。

脂肪肝误区八:快速减肥可以治脂肪肝

由于肥胖的程度与肝内脂肪堆积成正比,所以肥胖患者减肥,脂肪肝确实可以随之减轻。但是,减肥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短时间内使体重骤减,反而有可能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严重时诱发肝纤维化。

至于最近社会上流行的“抽脂手术”和“洗肠疗法”,既容易引起感染,又会导致体内正常代谢的紊乱,用这种方法治疗脂肪肝,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持之有恒的运动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每次运动10~30分钟,每周至少3次。贪多求快,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脂肪肝误区九:身体不胖就不会患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除了肥胖、高脂血症和营养过剩外,还可由酗酒、2型糖尿病、慢性肝炎、必需氨基酸缺乏症、部分药物不良反应等病因引起。所以,不仅胖人可患脂肪肝,瘦人也可患脂肪肝。例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蛋白质的生成,机体动员体内贮存的脂肪分解、游离、释放,致使脂蛋白转运沉积于肝内,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又如长期大量饮酒后,乙醇可影响肝细胞中的酶系统、使游离脂肪酸增高、降低肝脏脂肪的分解和外运、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从而加速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还有的患者长期服用硫氮卓酮、胺碘酮、他莫昔芬、激素等药品也可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淤积。所以每年参加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应当每年查一次肝功,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以利于脂肪肝的诊断和临床观察。

脂肪肝误区十:患脂肪肝后很难治愈

大多数轻度或中度单纯性脂肪肝是疾病的早期阶段,也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酒精性脂肪肝尽早戒酒、药物性脂肪肝及时更换药品、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补充蛋白质后都可好转。脂肪肝即使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经过积极治疗后,肝脏病变仍有可能得到逆转。

脂肪肝误区十一:治疗脂肪肝主要靠降脂药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是降血脂药物对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加速肝内脂肪转运,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且脂肪化的肝脏对降血脂药物的耐受性下降,服用不当还可增加胃肠道和肝脏的负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氯贝丁酯、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菲贝特、烟酸等降血脂药对肝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更不适于脂肪肝患者服用。因此,脂肪肝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主张服用降血脂药物。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确需服用降血脂药也需适当减量和监测肝功能,必要时合用保肝药物。

脂肪肝误区十二: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需服用降酶药物

以往人们经常误认为血清转氨酶增高就是肝炎,而肝炎则都是病毒性的,有传染性。只要转氨酶降至正常,那么即使是病毒性肝炎也不用害怕。为此,国人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往往就急于应用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因其可隐盖病情并放松实施基础治疗而易导致肝病恶化。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是儿童,健康检查发现的转氨酶增高主要与肥胖和脂肪肝有关,而这种转氨酶增高并无传染性。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在3-6月内体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有报道称,体重每降低1%,转氨酶下降8.3%;体重下降10%,增高的转氨酶基本恢复正常,伴肿大的肝脏回缩和脂肪肝逆转;而体重居高不下者转氨酶往往持续升高,即使应用保肝和降酶药物也难以奏效。

脂肪肝误区十三: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动

临床上,大约1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清转氨酶增高,这种情况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需休息和加强营养,亦不需采取相关消毒和隔离措施。然而,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家属和同事往往要求患者少活动,多休息,结果患者体重和腰围有增无减,血清转氨酶异常和脂肪肝持续存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与饮食结构西化和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而在节制饮食的同时,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强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锻炼。脂肪肝患者最好的锻炼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3公里,每周5次以上。

脂肪肝误区十四: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肥胖性脂肪肝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近年来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又不断增多,两病合并存在的概率越来越高。对于肥胖、脂肪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有转氨酶升高患者的治疗,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用抗病毒药物。事实上,患者的肝脏损害并不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您再抗病毒也没有用。此外,即使是乙型肝炎,肥胖和脂肪肝的存在会大大降低抗病毒治疗成功的概率。为此,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肥胖性脂肪肝并存时,应首先考虑减肥治疗。如果减肥后患者的转氨酶和脂肪肝恢复正常,那么其主要矛盾就是肥胖而非病毒感染,此时就无需抗病毒治疗;如果减肥治疗半年后,患者转氨酶持续异常则再抗病毒治疗也不迟,毕竟管好自己的体重比较容易做到,而抗病毒治疗疗程长、成本大而成功率又低。

相关标签: 脂肪肝 脂肪

相关阅读

  • 胆结石如何治疗预防及饮食注意事项
    胆结石如何治疗预防及饮食注意事项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整,预防措施主要从生活习惯和饮食入手。胆结石的形成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1.药物治疗: ...
    03-27
  • 胆结石手术后哪些东西不能吃
    胆结石手术后哪些东西不能吃
    胆结石手术后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刺激性食物,以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复发。建议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逐步恢复常规饮食。术后饮食调整的核心在于减少胆汁分泌负担,避免诱发胆道不适或结石复发。术后短期 ...
    03-27
  • 胆结石患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胆结石患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胆结石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腹痛、消化不良和黄疸,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腹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可能放射至肩背部,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黄疸 ...
    03-27
  • 胆结石会对身体有什么么影响
    胆结石会对身体有什么么影响
    胆结石可能导致腹痛、黄疸和感染等健康问题,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饮食调整。胆结石是由于胆汁成分失衡或胆囊功能异常形成的固体物质,长期存在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定 ...
    03-27
  • 胆总管扩张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总管扩张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总管扩张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针对胆总管扩张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内镜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CP可帮助明确病因,手 ...
    03-27
  • 胆汁性肝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胆汁性肝硬化是怎么形成的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胆汁淤积导致的肝脏慢性损伤和纤维化。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用熊去氧胆酸,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解除胆道梗阻,必要时进行肝移植。病因包括遗传、自身免疫、胆道梗阻等。1. ...
    03-27
  • 新生儿肝损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肝损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肝损伤可能由遗传、感染、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新生儿肝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肝病、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素暴露、胆道闭锁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营养 ...
    03-27
  • 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包括无症状,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黄疸。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囊功能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手术切除胆囊。1.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 ...
    03-27
  • 胆结石应该忌口那些食物?
    胆结石应该忌口那些食物?
    胆结石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同时减少辛辣刺激和酒精摄入。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切除胆囊,结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进行管理。胆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过饱和、胆 ...
    03-27
  • 肝功三项偏高说明什么问题
    肝功三项偏高说明什么问题
    肝功三项偏高通常提示肝脏功能异常,需结合具体指标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肝功三项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其升高可能与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治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