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疾病。
1、临床表现:患者通常在感染后的2-7天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2、实验室检查:临床上一般采用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同时还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以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蚊虫叮咬。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退热。如果出现明显出血倾向,需要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来补充凝血因子。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采取抗休克治疗,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